“太祖讳亢,敦字茂叔,因爱种莲,自号濂溪公,祖籍湖广承州府定道县。”打开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周家宗祠族谱,寥寥数笔道出了虾峙这座东海岛上的周家先人,与千里之外湖南道县、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之间的历史渊源。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,清廉之心生发勇毅之志,放舟海上,猎猎于风口浪尖。
普陀区纪委区监委以周敦颐与虾峙的渊源为题材,组织学校的美术老师们创作和绘制了连环画作品,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秉承茂叔的清廉之风,崇廉尚洁、豁达守正、实干担当。
美术老师李嘉蔚正在创作“廉”环画作品
部分作品展示:
周敦颐为官清廉,正直不阿
周敦颐,字茂叔,号濂溪,湖南道县人,北宋着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,23岁步入仕途,曾任洪州分宁县主簿、郴州桂阳县令、大理寺丞、国子监博士等职,所到之处士受其教、吏畏其威、民念其德,政绩斐然,判案无数。周敦颐一生以莲喻己,为官清廉,正直不阿,深受后人敬仰。
周氏后人因避战乱迁往舟山六横、虾峙等诸岛
虾峙镇位于浙江省东北角,舟山群岛东南部,“始祖由汝南因明末避兵灾,挈春来镇居住阿里周奚”,据虾峙镇周家宗祠族谱记载,明末清初,周敦颐后人因避战乱,迁居至宁波镇海(时称定海)后海塘,逐渐支脉繁盛,后来部分后人迁往舟山六横、虾峙等诸岛。
周氏后人秉承“爱莲”遗风渔耕海上
从“植莲”到“牧渔”,渔耕海上的周族后人摇着舢舨完成了生产、生存方式的转变。同时,也为海岛带来了茂叔的“爱莲”遗风。为纪念故土和祖先,周族后人以海为湖,把一个岛屿命名为湖泥山,两个小岛分别称作为东白莲山和西白莲山,构成了一幅“湖泥”护“白莲”的“海上清舟﹒普陀廉岛”海景图。
周敦颐一生大多任监察官,辗转多地办案
周敦颐在世57个春秋,其中31年在地方做官,在他治下,政治清明、政通人和、民情淳朴、风清弊绝。其留下的名篇《爱莲说》更是成为了后世官员的为官之道,对周氏后人及千年官风、民风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虾峙岛的周族后人以莲喻“廉”,把莲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高洁品质高度概括为做人之德,以“铺石以开大道”的气度、“筚路以启山林”的责任、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以及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蹚出了一条以渔兴产、以产兴岛的特色共富之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