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精确绘制政治生态“画像”。围绕政治意识、履职担当、清廉程度、用人风气、党内生活、社情民意等方面,通过日常监督、专项检查、信访举报、谈心谈话、巡察整改等多种方式,科学研判本单位政治生态现状,多渠道、多方式发现政治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全面掌握“树木”“森林”情况,形成政治监督报告,精准有效推进政治生态建设。
二是精密记录政治监督情况。在“四清单”中及时填报和更新问题情况: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的问题情况、责任分解情况、整改落实情况。如将开展违规投资入股、经商办企业和借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监督中发现的相关问题,在“四清单”表中予以列明,明确责任科室,提出整改措施方案,并将该监督情况记入“四清单”,确保工作可追溯。
三是精细管理政治监督材料。完善街道领导班子个人家庭成员基本信息、社会关系、民主生活会等基本信息。按照政治监督工作任务清单要求,将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信息情况同33名街道中层、77名村社干部清廉档案一并实施一人一档建档保存,安全存放至专用保险柜。
四是精准凸显政治监督效果。建立政治监督与信访问题线索评估、案件问题线索初核的衔接机制。将政治生态报告、个人廉政档案等材料作为重要参考。通过权力事项、廉政风险排查工作,全面梳理被监督对象权力运行的关键点、内部管理的薄弱点、问题易发的风险点。探索建立政治生态监测评估工作机制。通过汇集巡察、纪检监察、社会综合评价等各方面内容,构建完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