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在好了,各类领导小组少了,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干实事出实绩上来了,能多多走村入户,了解群众有什么需求和困难。”在普陀区基层干部感慨的背后,是普陀区聚焦整治形式主义,为基层松绑减负的持续推进。
“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,‘镇(街道)领导小组多’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基层减负工作的薄弱环节。”普陀区纪委区监委直奔一线倾听意见。“镇(街道)领导小组多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,领导小组数量多、形式化严重,长期未得到清理调整,分散了基层干部的精力;许多领导小组已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、职能消失或作用发挥不明显,已无存续必要;有的领导小组因工作相近、职责交叉,影响工作效率而亟待优化。
针对基层面临的形式主义困扰,普陀区紧盯基层减负难点,在整治形式主义上作好“深化”文章,全面检视、紧盯抓实,督促各级各部门夯实减负工作主体责任,切实为基层减负。近期,普陀区部署开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设立的镇(街道)领导小组专项清理行动,全区4个镇、3个街道、3个区属功能区管委会共排摸领导小组等议事机构“存量”848个。
分类处置,应清尽清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,各镇、街道、区属功能区管委会坚持务实、精简、高效的原则,按照保留、合并、撤销三类进行清理。区级以上有明确要求、有阶段性攻坚任务或确因工作开展需要的,予以保留;对于工作内容相近、职责相近、组成人员相同或相近的,涉及多个领导小组且工作相互交叉的,实行归口管理,予以合并;对应机构已撤销的、阶段性工作已结束的、承担任务已转变为常规工作的、职能部门工作重叠的,议事协调功能较弱或作用发挥不明显的,均予以撤销。截至目前,共撤销542个,合并减少90个,保留179个,清理后数量总共216个,精简比例达74.5%。
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,不减的是责任,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,拧紧的是干部实干担当的状态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,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,继续巩固减负成效,加强作风建设,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、干劲更足。”普陀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