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朱载育《十不足》写道:“终日奔忙只为饥,才得有食又思衣。置下绫罗身上穿,抬头却嫌房室低。盖了高楼与大厦,床前缺少美貌妻。娇妻美妾都娶下,忽虑出门没马骑。买得高头金鞍马,马前马后少跟随。招了家人数十个,有钱没势被人欺。时来运转做知县,抱怨官小职位卑。做过尚书升阁老,朝思暮想要登基。一朝南面做天子,东征西讨打蛮夷。四海万国都降服,想和神仙下象棋。洞宾陪他把棋下,吩咐快做天上梯。上天梯子未做好,阎王发牌鬼来催。若非此人大限到,升到天上还嫌低。玉皇大帝让他做,定嫌天宫不华丽。”小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些人的贪欲无度,永不餍足。
本来呢,人存在欲望,是本性的体现。孔子说的“食色,性也”,即此之谓。然而,承认欲望的存在,并不是说,我们认可放纵欲望,或者说,为了满足无节制无限度的欲望可以违法乱纪。
遗憾的是,偏偏有些人常常像小令所写的那样欲壑难填,且到头来是“上天梯子未做好,阎王发牌鬼来催”。如此,不也悲乎。
这就需要以信念去克服、以情操去控制,诚如莎士比亚所说的,“欲望犹如炭火,必须使它冷却,否则,那烈火会把心灵烧焦。”
这一点,对党员干部来说,尤其重要,就是不能让欲望之火将“心灵烧焦”。
这就必须切实冷却欲望这盆“炭火”。
冷却欲望,要知足常乐。民谣《知足歌》说,“富也安然,贫也安然,布衣得暖胜似锦;荤也香甜,素也香甜,粗茶淡饭饱三餐;名也不贪,利也不贪,恬淡寡欲,宁静致远。”是的,“恬淡寡欲”,才能“宁静致远”。事实上,虽然欲望无限,然而人正常的需求终究有限,民谚“储水万担,用水一瓢;大厦千间,夜眠八尺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反过来说,像唐代宰相元载那样贪占无度,长安都城总共110坊,他一人便占其三,家里珍贵物品堆积如山、金银财宝满坑满谷,最不可思议的是还有八百石胡椒——按唐时一石重量79320克计,将近64吨,够当时长安全体市民敞开吃用一辈子,结果因贪伏诛,被后人讥笑:“人生中寿六十,除去老少不堪之年,能快乐者四十多年耳。既极意温饮,亦不至食用胡椒八百石也。唯愚生贪,贪转生愚。黄金虽积,不救燃脐之祸;三窟徒营,难解排墙之危。事于此侪,亦大生怜悯矣。”
当然,不一定都像无载那样的下场,但拼命地追逐金钱财物,终究会使自己失去更多也更宝贵的东西。有一个贪官在监所里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就说,“每盏灯光下面,都有一个温馨的家,我再也回不到家了,是欲望‘吃’了我呀!”放纵欲望,其结果是被欲望反噬。
这确是代价沉重。所以,必须冷却欲望。
除了知足常乐,还要节制自己的兴趣爱好。朱元璋都说,“人岂能无好,但好在当好。”兴趣爱好本身是可爱之好,党员干部工作之余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陶情怡性,值得提倡。关键在于懂得节制,不然,很可能掉入陷阱。要知道,有许多屑小之徒是千方百计地要利用你的兴趣爱好的:爱财者,以财进;爱色者,以色进;爱附庸风雅者,则以风雅之物进。这方面,案例屡见,一名已落马的原副省长人称“玉痴”,玉不离手,收玉集石达到疯狂的程度,那些老板也投其所好,以玉石开路,他则来者不拒,收受的玉石占了受贿总额的近八成。受到查处后,他自己也说:“他们知道我收藏玉石,就投我所好。……我拿了好处后,顺其自然地想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。”教训极其深刻。党员干部确实要知所节制,见利思害。
孟子说,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”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,都一定要冷却欲望这盆“炭火”,对权力、地位、财富、名利等等,要看得淡一些、透一些,要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,不断砥砺情操,提高素养,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品质高洁、情趣高尚的共产党人。(许春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