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计划,今年内要完成一批“杆线箱”整治项目。这杆线箱整治,顾名思义就是要把电杆、电线电缆以及配电箱、网络箱之类的归整合一。
问政短片中,站在普陀区沈家门东大街,抬头一眼望去,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各种线路,纵横交错。道路两侧电线杆依旧林立,并未入地,一处不到两米的区域,就有路灯杆、监控杆等三根杆子,杆子上还有多个通信箱子。
“普陀在打造全景普陀,这些电线杆也是全景普陀中的一景吗? ”短片播完,问政代表季扬沁发问一针见血,“当时是谁给普陀区的勇气和自信,可以在今年12月份就把这么难度大的任务完成? ”
“关于东西大街的‘杆线箱’整治,是市委市政府海上花园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以后,普陀区自己制定的一个方案。 ”普陀区副区长丁伟民介绍,当时考虑的初衷是对这两条主街的线路进行一个整理,之后随着项目的谋划,又产生了新的想法,即结合特色街改造把立面的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“杆线箱”整治、三线落地工程结合起来,但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,所以东西大街“杆线箱”整治任务完成情况确实非常不力,客观上拖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后腿。“我们正在抓紧谋划2018年东西大街整体的‘杆线箱’整治工作。”他说。
“2018年来做这个项目其实已经滞后,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? ”刘勇平问。
“具体方案已确定,正在进一步深化设计,我们初步安排到2018年5月份左右开始进场施工,到9月份弱电部分完成,整个强电部分确保在2018年底完成。”丁伟民说。
“政府在决策的时候或对公众做出承诺的时候,有没有进行科学的决策?这样完不成任务的行为,是非常影响政府的信用的。 ”问政代表姜伟表示。
丁伟民表示,随着项目的谋划深入,原先简单的“杆线箱”整治项目已结合历史街区打造,把三个项目归并起来一并实施,既节省成本,同时也节省施工时间,减少对周边群众的影响。
显然,普陀的“杆线箱”整治项目通过谋划已经变成更“好”的项目了。
一位问政代表表示,在谋划项目建设时,应该更加科学、全面地对项目进行调查和研究,尽可能地优化项目,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,减少因为各种原因而让项目搁置或者调整的事情发生。
|